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 4-88
你走了很远,却从来没有走出的地方,就是你的原点;你走了很久,却始终没有走到的地方,也是你的原点。
哲学就是把简单的搞复杂,复杂的搞简单;把不存在的说得活灵活现,把实实在在的说得虚无缥缈。
事物的存在或发生,仅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且只有为意识而存在,人的意识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是事物。
# 4-89
一个具有理智的、在完全孤独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思想之中,其乐也无穷。
大多数人都是被困乏鞭策着过一辈子,不让他们有深思机会。
具有常乐的特殊个性人士,他拥有高度的理智,别人所追求的那些快乐,对他来说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负担和困扰。
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真正的哲学家,他的疑难是从观察世界产生的,冒牌哲学家则是相反,他的疑难是从一本书中,从一个现成的体系中产生的。
一切伪装的假情假意都是思索的产物,但是不能继续持久而不露破绽。
社会的每一角落都充斥着令人心惊肉跳和毫无目的的噪音。
任何人之所以是他,是因为他的认识然后才成为他的。
空虚无聊不是一件可以轻视的灾害,到了最后它会在人的脸上画出那个人所遇到的真正的绝望。
苦恼和死亡是联结在一起的,他们制造了一条迷路,虽说人们希望离开它,但却相当困难。
真理几乎经常是从后门溜进来的,因为它是由于偶然从某一附带情况中产生的。
我们常易忘记自己过去的快乐经验,对于痛苦的遭遇,却很少有人能磨灭,这就证明了人在本性上原是与痛苦同在的。
一切痛苦始终不是别的什么,而且未曾满足和被阻挠的欲求。
他们除了限于真正的 “直观感觉 “的东西之外,其他方面的毫无所知。
即使最美好的思想,如果不及时把它写下,恐怕就此一去不回头,想找也找不到了。
人是欲望的复合物,是很不容易满足的,即使得到满足,那也仅能给予没有痛苦的状态,但却带来更多的烦恼。
凡在神志健全的场合,使良心感到负担的是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愿望和想念,只有我们的所作所为才把一面反映我们意志的镜子高举在我们面前。
# 4-90
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地,它是一个无穷追剧。
喜欢侮辱别人,当然不是坏品质。但也许比这个更坏的,是喜欢被别人侮辱,或习惯被别人侮辱,或是看着有人被侮辱,却装着什么也没看见的人。
伟人的价值,不在他的名声,而是造成他获得名声的原因。
欲望无所谓好坏,欲望之手牵引我们抵达那些没有欲望就无法抵达的地方。
财富在很多时候是以掠夺别人的幸福为前提的,正如有人所言,在每一笔巨额财富后面都是罪恶累累。
身份与财富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无法放下的包袱。
人的最高、永恒和幸福的快乐实是他的心灵。
我们不能幻想攥着那把并不存在、虚拟的道德尺度去四处丈量别人,因为那是上帝的工作。
羡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他们活着的理由就是不想死。
欺世盗名者大有人在,他们看重的不是名声本身,而是名声所能带给他们的利益。
每逢有杰出的事件出现,不论是哪一方面的杰出,伪君子和一帮大众都会联合起来排斥甚至压制他。
幸灾乐祸所带来的笑骂,简直是来自地狱的笑声。
嫉妒别人失去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正是幸灾乐祸的源泉。
任何人都无权把自己捧出来充当一个纯粹道德的审判员和报报复者;而以自己加于人的痛苦来找别人的过失算账,也就是责成别人的过失而忏悔。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
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会使我们渐渐的达到另外一种境地,从此可不必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多数时间多数人的思考,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而已。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 4-91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
我们如不为获得某种东西而努力,或是不埋头于学术性的研究,是不能赖以生存的。
凭苦读的帮助你可以提升自己于一般仅有知其所见的大众之上,而获得只有博学的苦役方可接近的隐蔽所在。
人的乐趣其实往往在于对事物的一知半解,有时完全认识会让事物变得索然乏味。
让好端端的一套理论和学说变得混乱不堪、自相矛盾的恰恰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理论工作者。
一般的 “书籍哲学家”,如同历史的研究者;自己思考的人,犹如事实的目击者。
所谓 “学者” 是指哪些成天研究书本的人,思想家、发明家、天才以及其他人人类的 “恩人”,则是直接去读 “宇宙万物”。
我们不必读太多的书,如若不然,精神习惯于代用物,将会忘却事物本身;总是踏着人家已经开拓的道路,而忘却行走自己的思考道路。
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作品,只能在粗制滥造和盲目起哄的喧嚣中沉默。
我们的生活样式,也是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他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这世上存在着一群奇怪的人,他们的悲伤只是来自别人兴奋的时候,而他们的兴奋则往往是在看到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
爱好悲剧的心理,有时就只是一种恻隐之心的表现。
通过 “艺术品”,天才把他所掌握的理念传达于人。
没有真理,任何艺术的美都将不能存在。
他迫切需要没有烦扰的自由,他欢迎寂寞,闲暇是他最大的幸福。
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任何实利目的的副产品,更不能拿实用标准来衡量。
智慧对于性格的作用,犹若一个人穿上与平日完全不相同的服装,戴上假发或胡须而改变人的外观 一般。
# 4-92
一出更大的范围里的皇帝的新衣,正在世界范围内公演着。
一个有智慧或天才人物,只要他他所处的地位不能高傲而大胆地蔑视这个世界时,如果他不为自己的存在求恕的话,便无法为这个世界所容。
当他们面对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时,思维和理性,不是缺席就是弃权。
一个痴呆的人看不出貌似互不相关而事实上是串通行动的人们,所以他很容易陷入别人布置的疑阵和阴谋。
雷同的生活,雷同的人沉浸在雷同的世界中模仿着、雷同着。
假如你有根据怀疑一个人正在告诉你的谎言,那么你要装出你相信他所说的每一个字,这就会给他继续说下去的勇气,他将会更热情于他的主张,直到最后使自己自相矛盾。
爱情是盲目的,陷入情网的男人,虽明知意中人的气质或性格,都有使他能以忍耐缺点,甚至会给他带来痛苦和不幸,却仍不肯稍改初衷、一意孤行。
人要获得独立自主地闲暇,必须自愿节制欲望,随时养神养性。
我们不得不在意志强大的驱动下,克制自己的本能。
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进一步说,即使我们幸运地远离了痛苦,我们便靠近厌倦;若远离了厌倦,便又靠近了痛苦。
他们只对结果感兴趣,至于所谓的过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些可有可无的软东西。他们要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承认自身的局限在任何时候都不多余。
别人的想法,并不能影响我们获得的幸福,可是我们中的很多人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真是多余。
一般人厌倦空闲,总需要为着什么目的而努力、忙碌,若是连幻想或勉强的目标–诸如游戏、消遣和各种嗜好都找不到,闲暇就会成为负担了。
我们没有选择干什么的自由,我们只有选择不干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干的自由的生存状态。那些把闲暇当成负担的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自由。
# 4-93
使我们幸福或不幸福的,并非客观事件,而那些事件给予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他的看法。
麻药的作用是有限的,时间一过你又会疼痛起来。
别人是寄存我们真正幸福的最坏之所,也许可能寄存想象的幸福在他身上,但真正的幸福必须存在自己之中。
任谁也不幸福,人生只是追求通常想象上的幸福,而且能达目的的绝少,纵能达到也将立刻赶到” 目的错误 “的失望。
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平庸是最为可怕的。要么是悲壮的死,要么是滑稽的活。至少是主角,怕就怕不死不活的一直当观众,最多也只能演个配角。
我们在生活中,只有放弃一切不相干的要求,对一切个别的东西弃权才能真正严肃的幸运的追求任何一个一定要企图,不管所追求的是什么。
大家都是可怜的演员,对自己的命运充满着渴望和焦虑。这些演员时常不能满足于自己所扮演的那个角色,于是,我们看到这个舞台上总是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我决绝不后悔我所欲求过的;但很可能后悔我所做过的,因为我可以是被错误的概念所诱导而做出了什么与我意志不相符合的事,而在事后有了较正确的认识时,看透这一点就是懊悔。
很多时候自己处于事物之中,被事物的表面现象给迷惑了。
我多想离开长久受人注视的生活,不要再时时刻刻顾虑到他们的评语。
我们用不着抱怨世俗目的地低下,因为不管人们说什么,他们却统治着世界。
在人生的广泛细节中,有时我们也得扮演愚蠢的喜剧角色。
生活就像是在一个题目上发挥不同的内容而已。
从愿望到满足又到新的愿望这一不停的过程,如果辗转快,就叫做幸福;慢,那就叫做痛苦。如果陷于停顿,那就表现为可怕的,使生命僵化的空虚无聊,表现为致命的苦闷。
# 4-94
纵观个体一生,若只就其最显著的特征来看。通常他是一个悲剧,但若仔细观察其细节,则又带有喜剧的性质。
既然我们所追求的目的最终都指向墓地,那么我们在路上多呆个几天或者多演一场戏,多吃两顿饭,多做几次爱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如果我们要找到一个可靠的指南针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最有用的方法,无过于把自己看成置身在赎罪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一种要处罚人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