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我基本可以肯定,你其实是一个懦夫。你每次遇到问题和痛苦,都不敢去正视,只知道用谎言欺骗自己。你不愿采取行动,甚至连想都不愿去想,只会选择逃避。

# 2-58

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始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智慧的人不会因害怕痛苦而逃避问题,他们会迎上前去,坦然承受问题带给自己的痛苦,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几乎人人都有害怕承受痛苦的倾向,几乎人人遇到问题都有回避的想法。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相消失,有的人对问题假装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他们的存在,还有人用药物和毒品来麻痹自己,企图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

# 2-59

有的逃避问题者,作茧自缚躲藏在自己营造的幻想世界里,与现实完全脱节。替代品最终带给人的痛苦,甚至比逃避的痛苦更加剧烈。事实上,如果不顾一切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问题带来的成长机会,而且还会使我们换上很严重的心理疾病。

所谓规矩,就是一套教人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套办法完整而积极,它能让我们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苦难,而不会逃避退缩。这套规则一共有四条: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我们的时间也很有价值,如此有价值的是时间必须要加以善用。他们不会只贪图一时的安逸,牺牲掉长期的幸福,而是甘愿以某种方式推迟暂时的满足感。

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是更为可怕的事情。

问题没有消失,它仍然继续存在,仍然妨碍着心灵的成长。

只有解决了忽视问题这一问题,才能继续解决其它问题。

军队最大的问题在任何组织和机构中同样存在,那就是绝大多数指挥官智慧呆呆坐在办公室里,眼睛盯着大堆问题,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更谈不上实际行动,似乎盯上几天几夜,问题就会自行消失一样。

问题拖的越久,就越是积难重返,解决起来更加艰难了。

他根本不接受帮助,他的固执让我不能为力。

神经官能症患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不愿意承担原本自己的责任。

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让别人活的痛苦。

如果不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就永远存在。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我的时间安排是我的责任,只有我自己才能承担。为了多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幼小的孩子依赖父母,当然情有可原,如果父母独断专行,孩子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头脑清醒的成年人则可不受限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我相信世界上存在压迫性的力量,可是我们有足够的自由与之对抗。

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的越少,思维就越混乱。错觉和混乱只会见我们不知所措。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正。

一旦新的信息与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宁可对新的信息视而不见。我们的态度也变得相当奇特–不仅抗拒新的信息,甚至指责新的信息混淆是非,说他们是异端邪说。

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遵循规矩,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生活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追求事实而非假象。

自我反省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反省内心世界带来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带来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

不管现实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也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作出改变。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改变本性,超越本性。

由于对别人撒谎,良知会提醒我们,这使我们感到痛苦,为了逃避这种痛苦,人们便会对自己撒谎。违背良知而自欺欺人,由此产生的谎言不可胜数。

# 2-61

长时间的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机会导致心理疾病。

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就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藏大部分真相。白色谎言的头衔并不意味着值得被原谅。政府利用审查制度使人们无法了解真相,就是一种白色谎言,通过这种白色谎言欺骗民众的政府,并不比直接撒谎的政府更加民主开明。

父母的白色谎言不是对孩子的保护,而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让他们无法了解到有关金钱、疾病、毒品、性、婚姻、父母、祖父母及其他方面的真实情形。他们接触的不是角色榜样,而是掩饰,隐瞒和怯懦。

他们不需要掩饰过去的假象,不必编造更多的谎言来掩盖过去的谎言。一个人越是成熟,保持成熟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得越多,则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

有时候,即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我们也要适当的约束情绪,因为正面冲突只会是使处境更加不利。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有有具备客气的能力。

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时,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某一部分。除非永远停留在原地,否则这样的放弃是不可避免的。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

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度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不少人不敢面对现实,或者无法放弃早已过时的东西,所以无法克服精神的危机,只能止步不前。在人生过程中必须放弃的生活环境、个人欲望和处世态度。

不管我们怎么努力,人生的努力都会荡然无存。生命的意义在于死亡之中,这个秘密是一切宗教的核心。

耶稣在十字架上舍生取义的痛苦,和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涅槃的幸福,本质上并没有不同。

# 2-62

要放弃某事物,首先必须拥有他。你不可能放弃从来没有过的事物,同样的,首先要确立自我,才能放弃自我。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

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我们最终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不但越来越近,其界限甚至会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灭。

爱是不断扩展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以拓展彼此的自我界限。爱是一种意愿,与意愿有所区别。并不使所有的欲望都能够转化为行动,而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能称为意愿。

对于他们而言,自我界限是一把保护伞,孤独和寂寞反而能带来安全感。

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某一部分暂时性的崩溃。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无需努力。当最初的激情终结时,自我界限必然恢复原状,留下的只有失落和幻灭。

这种错觉让我们一辈子痛苦。

浪漫的爱情神话不过是一种可怕的谎言。

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寄虫。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他们的情感关系貌似坚固,实则脆弱,因为他们构建情感的目的,只是为填补内心的空虚,为此,甚至是来者不拒。

他们每每生活在失望和沮丧中,但却认为是别人没有尽心尽力。一味依赖别人,是最糟糕的活法。与其依赖别人,不如依赖毒品呢!必经,只要后者货源充足,起码会让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在如痴如醉的状态之中。

爱绝对不是无原则的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受虐狂者把忍受虐待视为真正的爱,然而她们寻求抱负快感的前提和忍受虐待的动机,是来自恨而不是爱。在精神病理学上,纯粹的性虐待和被虐待现象极为罕见,更多的是社会性虐待狂和受虐狂,其危害也更为严重。患者在与性有关的人际交往中,总想不停地伤害对方,或被对方所伤害。

# 2-63

真正的爱是自主的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支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爱是行动,不是空想。

扩展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

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意愿其实是一种关怀。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对关怀的努力,也就是努力去关怀。

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她宁可让自己越来越萎缩,哪怕缩得像影子一样。完整的人生势必伴随着痛苦,如果想避免其中的痛苦,恐怕只有完全脱离现实,去过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尊重自我的个性与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我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绝非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由选择,而不是墨守成规,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耳朵呼唤。

假如我们生来就缺乏安全感,不仅时刻担心遭到遗弃,而且感觉前途渺茫,心智就永远不可能成熟,如果没有解决方案,甚至将问题扩大化,整天活在猜疑、恐惧的阴影中,就无法平心静气和找到出路,最终会使情感关系归于毁灭。

大多数的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

# 2-64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刻骨铭心的情谊,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 我看清问题的本质了吗?“,” 我发现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 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 “,” 我是否因为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要求内容就不能超过对方承受的限度。最好的情谊是谦虚,不是自私和傲慢。能不时自我反省,真正看清周围的一切。

人不应被情感所奴役,也不能把情感压抑的荡然无存。有时候我会告诉患者,如果感情是他们的奴隶,规矩就是管理奴隶的法律。如果我们对奴隶不加约束,我们很可能成为奴隶的奴隶。而若我们对奴隶约束过大,同样会得到暴动的潜在威胁。

自由与约束相辅相成,没有约束作基础,自由带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情感的毁灭。或许,不停的自我反省,时刻考虑义务和责任,这只会把人变成清教徒。

相爱的双方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应该视其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自恋的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他们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从不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也不具备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拥有某种信仰,就意味着要相信神灵,加入某种信徒组织,举行某种宗教仪式。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去教堂,也不相信超自然的心灵,那他就没有信仰吗?我们总是错把信仰简单化和单一化。

有人认为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混沌状态,只有及时行乐才是最现实的活法?有人认为他们活在残酷无比的世界里,只有无情才能成为强者?世界有严厉的” 隐形 “法律,任何人行为不端,终将受到惩罚。

# 2-65

他们自认为笃信某种宗教,其实信仰的确是另外一种东西。

似乎不做任何改变更符合我们的惰性。

最有活力,最适合我们的信仰,理应从我们对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中产生。经由质疑、挑战、检验的信仰,才是属于我们的信仰。

在人类生存的目的与死亡的意义方面,一切二手材料我都无法接受,我不可能依靠对” 二手上帝 “的” 二手信仰 “来生活。我要想真正的活着,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拥有独一无二的怀疑和挑战的意识。

你的信仰所具有的力量,使你敢于承受一切痛苦,一切摆脱既往经验和迎接未来的痛苦。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信仰。

过分信仰上帝,容易使我们更加教条。在信阳值牌的背后,曾隐藏着无数为善的嘴脸。尽是物质,迷信,教条和僵化,真正的信仰却少的可怜。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上帝不是来生的期许,反而是今世的毒药。也许,上帝是心灵的幻象–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幻象。

其实不我想回到过去,但是有时候,我还是怀念过去。至少,就某些方面来说,我可以不费多少力气,让一切变得简简单单。

教会只想让信徒们原封不动地继承上一代人的信仰观念。

一切对立的,原始的,冗余的,怪异的事物,世界变化多端,万象汇集,谁又能领悟其中真谛?人生某些痛苦原本就是难以避免的,生命原本就是矛盾而庞杂的组合。

我想我仍在以某种方式,有意隐藏自己的秘密。

相信科学,相信世间万物总能被解释,科学何尝不是教条主义。

人类有潜在的欲望和愤怒,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身并不构成什么问题。只有当意识不愿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承受处理消极情感造成的痛苦,宁可对其视而不见,甚至加以摒弃和排斥时,才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我们总是在它们经过眼前时没有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那些人为不理解的潜意识指示,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处。

# 2-66

人类总是更愿意把事物理解为具有实质的存在。

必须同自然法则对抗,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但遗憾的是,我们却习惯于保持现状,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与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在反抗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心灵需要同熵的力量对抗,就如同生物进化一样,不断抵抗着熵的法则。

我们产生幻灭感,是因为我们对于世界的期望远远高于上一代人。

我们不能通过回避问题来得到答案。

上帝想让我们成为他自己。我们成长的方向就是变成上帝,上帝不仅是推动进化的力量,而是进化本身的目标。神学典籍里上帝既是开始又是结束的说法,含义就在于此。

总是逃避必要的痛苦,选择平坦的道路,是我们的惰性使然。

人世间充斥着罪恶、欺骗、偏见、折磨与残暴,可在婴儿身上,谁能看到原罪。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要解决所有的问题,首先要承认懒惰的存在,认清真实的懒惰。

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病态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足以代表整个人类,在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拥有着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达到完美境界的欲望,同时也都有着懒惰的原罪。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试图把我们推回到人类进化的初起–那里有我们的幼年,有母亲的子宫,还有荒凉的原始沼泽。

魔鬼本能的憎恨光明,它们逃避光明,也企图消灭光明。

真正的邪恶者却主动逃避自我完善,捍卫自己的懒惰,保持病态的自我。

政治的力量,就是以公开或隐秘的方式,去强迫别人遵循自己的意愿。这种力量既存在于权力之中,也存在于金钱之中。

我们作出决定时,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采取某种行动,却不了解自己的真实动机。我们也无法看清,自己的选择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天下诸事难遂人愿,命运总是喜欢同我们开玩笑。

我们趋向于逃避一切痛苦和折磨,因此对某些消极现象可能熟视无睹,对残酷的现实可能不闻不问,我们的目的只是在捍卫自己的意识,不让真实的信息侵入其中,称为意识的防卫机制。

# 2-67

他没有归咎于上帝或者命运,局面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得自己付出努力洗刷罪过。

被召唤者众多,被选中者廖廖。

熵的原罪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它的力量故意促使我们对抗治疗。

我们渴望摆脱束缚和乏力的状态,拥有成年人的自由和力量,但是成年人应当具有的责任,应当遵循的规矩,却让我们感到乏味甚至恐惧。

你听见风的声音,却不知他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 2-100

不解决真相中存在的问题,那些问题就会永远存在并折磨你,直至心灵出现问题。

他不想让这些荒谬的恶念扰乱自己正常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不是无中生有,害怕因自己一时的疏忽造成一生的遗憾。

就算这一次他确认之后又是安然无恙,但难保下一次荒谬的念头不会出现。难道每一次都要回到现场去确证吗?

似乎冥冥之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逼着我去胡思乱想,强迫我半夜起床回到现场求证。你知道吗?我真的是被逼着去的,我身不由己,我根本没法控制自己。就因为这样,我每天的睡眠时间被无情地剥夺了,内心彻底在交战。

太执著于探究自己表面的病念,却没有花时间去思考导致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够走出迷雾,勇敢地正视自己的生活,不再用谎言掩盖自己,真诚地对待生命和死亡,我想一切会好起来的。

你确实应该感到罪恶,因为你的所做所为,的确是有罪的。

如果对于一件正常的事,你竟然感到罪恶,那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别人会认为你有病,但如果你对于一件恶事,丝毫感觉不到一丁点罪恶,那也是不正常的。

乔治,我基本可以肯定,你其实是一个懦夫。你每次遇到问题和痛苦,都不敢去正视,只知道用谎言欺骗自己。你不愿采取行动,甚至连想都不愿去想,只会选择逃避。然而,这些事情并不是你想逃避就能逃避得到的,它们会以病症、妄想和强迫行为的方式来纠缠你,折磨你。

# 2-101

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任何人都无法包办代替,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终日为问题所困扰。你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想方设法逃避问题和痛苦,而不是勇敢去面对。

如果说,魔鬼确实潜伏在人类的身旁,专门搜集那些被出卖的灵魂,我敢肯定,他一定会专从那些懦弱的人身上下手。他们身不由己,一心想要把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交给别人。

用玩世不恭来形容你,再恰当不过了。你喜欢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总是试图寻常轻松和毫不痛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一旦面对正确和轻松二选一的抉择时,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如果愿意去正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纵使有百般痛苦,万般无奈,你都必须咬着牙挺过去。如果只是一昧地寻求捷径,暂时舒缓痛苦,那跟死人又有什么区别。

自己的多愁善感,每当面对季节的更替、世事的无常时,都会感到自己的脆弱和悲伤。

邪恶就是用谎言维护病态的自己,由此积聚的一股企图扼杀生命力或活力的力量。所谓病态的自己,就是被谎言包裹着的自己。

他所遭遇的事情,远远超过他的承受能力,他难免变得忧郁。

受父母虐待的孩子,通常会假定自己就是坏小孩,在恶俗的观念下耳濡目染长大的孩子,会根深蒂固的保有恶俗的本性。严重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不敢去承认父母不爱他们的事实,他们会逃避事实,用谎言欺骗自己,把问题的根源归结到自己身上。然而,他们逃避的越多,心理堆积的郁结就越多,最后他们会以不合理的自我负面形象,来抗议现实。

有无数心理疾病患者,分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却仍然坚持认为没有接受治疗的必要。

# 2-102

一旦病人满脑子都是偏见,说谎成性,那么再怎么接受治疗,恐怕也是回天乏术了。撒谎成性的人根本无需被打入任何一层地狱,因为活着的时候,他们已经受尽了人间的炼狱。

对自己不诚实,本身也是一种罪。承认自己的罪虽不好受,有时甚至痛苦万分,但它可以让我们避免沦为罪大恶极。撒谎成性的人不会心平气和的忍受痛苦。事实上,他们连忍都不想忍,恶性一旦生起,他们就经不起任何磨练。

傲慢是撒谎成性之人最显著的特征,他们不承认自己有罪,去寻找代罪羔羊。在内心深处,他们害怕面对自己的罪行,容不得自己受人责难,唯恐颜面尽失。于是,他们会恶毒的攻击责备他们的人,或者牺牲他人以保存自我形象。

一旦撒谎成性之人与社会产生了冲突,他们免不了会将一切责任归咎于社会。因为他们一定不敢承认自己的恶,所以他们必定会将自己的恶加诸于社会,视别人为恶,而忽视了自己本身的恶。

他们常假借正义之名,去消除他们不完美的证据。由于不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他们撒谎成性掩盖真相。他们对于社会及他人保持高度的敏感。

道貌岸然的人,他们缺乏善良的本性,但他们却极力想要表现出善良的样子。事实上,他们的善良全是伪装出来的,他们虚伪、懦弱,谎话连篇。

他们拒绝承受良知的谴责。很多人因为试图隐瞒,遮掩,逃避真相,而开始撒谎,逐渐变得邪恶。撒谎成性之人也是如此,他们不是直接行恶,而是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打着正义的旗帜,干着罪恶的勾当。因此,恶并不是源于有罪,而是始于想象逃避自己有罪。

神学家认为,邪恶是自由意志下的产物。上帝以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并赐予人类自由的意志,以及选择善恶的权力。进化论的非宗教性篇章中,也提到了恶衍生的问题,即进化程度较低的生物多被本能左右。

布伯认为,恶性自恋者都坚持着一种” 完全脱离实际的主张 “。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把一切都做的很好,实则不然。他们在正常的自我欣赏的基础上,距离真的自我越来越远,越来越以一种肆意的意志形态,和谎言去编造一个并不真实的自我。

# 2-103

我们又不是心理学家,怎么会预先想到这些事情呢?我们只做我们认为对的事。

它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生命,它有权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事。

邪恶的本质是用谎言维护病态的自己。

真正的撒谎成性却很少这么赤裸,它通常看起来普通,表面上正常,甚至让人觉得理所当然。他们都擅常伪装,他们会故意地对别人说,甚至是对自己隐藏最真实的面貌。

恶人可以分为” 逐渐堕落的恶人 “和” 已经堕落的恶人 “。

在灵魂的晦暗深处,孤单的灵魂在不可思议的捉迷藏游戏中,自觉的闪避,躲藏。

所谓的被动,指的就是懒惰,缺乏行动力–只会接受,不会行动;只是随波逐流,不会勇敢的探索;这个词也可以用依赖,幼稚和懒惰替代。成年后的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受尽了命运的压迫而不得不跳入恶势力的陷阱,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挖陷阱给自己跳。

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总是在意识中欺骗自己。

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痛苦,害怕自己编织出来的谎言被拆穿,害怕虚伪的那一面在外界与自我面前无处藏匿。不管撒谎成性之人在日常的行为处事中表现得多么镇定自若,但他们的内心却时时刻刻处于恐惧之中。它慢性的侵入的苦难,在身体里蔓延,却令人浑然不觉,而他们无孔不入的自我欺骗也会阻止他们正视自我。

疾病是身体或性格结构中,阻碍人类实现潜能的种种缺陷。

撒谎成性的人还存在以下特点:习惯于别有用心地找人替罪,而这些行为又往往另人琢磨不透。难以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且极度不服他人对自己自恋的伤害。很重视自己的公众形象,极力的维护唯我独尊的形象,一方面追求稳定的生活,一方面又心存恶念,蓄意报仇。在压力面前思维混乱。

因为黛西不能忍受独处,无法静静地一个人等待理想情人的到来。她认为,只要是近在眼前的男人,就是他谈情说爱的对象。

# 2-104

借以某种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总是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纠缠,不断挣扎,丝毫看不见任何曙光。

恐惧症其实是一种转移作用,是人们把自己对某件事物的恐惧和反感,转移到其它事物上的表现。人类因为不愿意承认原始的恐惧感和反感,就产生了这种防卫性的转移机制。

所谓心灵的谎言,是指甚至连撒谎者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在撒谎,撒谎者的潜意识将他们的意识蒙蔽、欺骗的谎言形式。这股邪气使他们不择手段的去维护病态的自我。

她坚持保持这种不坦诚相对,蓄意隐瞒的应付方式,大概就是为了控制局面。我对她了解的越深,就对她那令人费解的本质,越感生畏。

撒谎成性之人总是提出脱离事实的要求,并坚持自己的主张。若无例外,她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

在某些特定的时刻,人必须暂时压制自己内心的欲念,顺应那些层次较高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教徒而言,这个层次较高的意志就是上帝的旨意。

“我” 的机器是美的化身,它精细复杂的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它所具备的功能无所不包。它是我奇思妙想的结晶,是在我极小心的谨慎的情况下,付出巨大心血建造而成的。这台及其有许多操作仪器和部件,可以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不应该被毁掉。

雪莉,你唯恐天下不乱,到处制造混乱不安,以前,你总是把这一切归结于意外,但是我现在发觉这些纷扰不安往往是你故意制造的。

雪莉的生活被那些无知、无聊且无意义的琐事所充斥。

喜剧就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2-105

她那茫然无知,强作镇定的面具背后,掩藏了不为人知的恐惧。

撒旦本身并没有力量杀人,或者危害他人,它必须利用人类心灵的谎言才能去行凶。

心理疾病是由于人出于某种原因不断出卖自己所致,而出卖自己的原因都是由于寂寞难耐,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痛苦。

逃避问题和痛苦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不愿意去直面内心的阴暗和痛苦。加入集体之后,他们便可以逃避面对自己的痛苦,把自己的责任全交给集体。如果这时集体陷入了谎言之中,他们为了维护这一谎言,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干坏事或恶事,从而变得邪恶起来。因为在集体之中,个人往往会依附于集体,将自己的道德责任推诿到集体或其他成员身上,从而逃避自己的责任。

集体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可以逃避问题和责任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纵容自己内心谎言的地方。如果说单独的个体还知道自己不易的话,那么,集体内的个体则容易对于自己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判断力。所以,在集体中,个人的心智极容易退化,极容易对自己的过错和罪行浑然不知。

凡是陷入长期痛苦不安的人,几乎都会产生一种退化,即心理开始逆向成长,舍弃成熟的人格,短时间内变得非常幼稚。

人类处于痛苦或不愉快的情绪中难以自拔时,就会建立起自我麻痹的心理机制。这一道理很简单,当我们偶然看到一具血淋淋的尸体时,一定会战栗不已,但如果每天都看到这样的尸体横陈脚下,恐惧感就会因为习惯而降低。于是,我们就会对尸体无动于衷,对于血腥视而不见,对于恶臭嗅而不闻,对于痛苦浑然不觉–这些都是我们在潜意识中自我麻痹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都生活在了谎言之中。

在集体中,个体被弱化,而集体则拥有了强大的权力。其权力称之为集体凝聚力,是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它让各组成分子结合为一体,行动一致。

当个体面对那些可能彰显他们的缺点的人或事时,为了逃避自责或内疚就很可能从谴责或摧毁等各种方式作出恶行。

逃避现实战争痛苦和压力的个体谎言和维护集体虚假荣誉的谎言叠加在了一起,在集体中步调一致,产生了共鸣,从而形成了一种集体性谎言,这种集体谎言加上集体强大的凝聚力,便构成了最大的邪恶,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

# 2-106

人生活在社会中,与生俱来需要一份自我存在的价值感,渴求自己的才能被需要、被认可。反之,一无是处及不被不需要的绝望感,则比任何感受都令人痛苦。太平盛世时,军人不受重视,他们往往如可怜的寄生虫,在政治体制下苟延残喘,但是到了战争时期,军人则变得炽手可热。

人的观念具有某种惰性,这种惰性是指人一旦形成某种观念和思维模式,便不愿去改变。观念的惰性并不等于行为上的惰性,相反,在既有观念的指挥下,人一旦行动起来便会奋不顾身,即使错误昭然若揭地摆在眼前也绝不退却。这时候,错误的观念其实就构成了谎言,人之所以将错就错,就是因为惧怕改变观念,那将承受极大的痛苦。

小至个体,大至国家,他们之所以会固步自封,不仅因为改变意味着痛苦,也是因为恶性自恋使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是错误的,更不愿由此忍受自我并不完美的现实。一般人只在表面上声称自己并非无过,但是在骨子里却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

对于一般人来讲,当证据呈现在眼前时,他们往往能够忍受住自我形象受挫折的伤痛,承认自己确实有改变的需要,并修正自己的见解。但是整个国家恶性自恋的程度却远远超过个体,在面对真凭实据时,他们不但没有勇气自我批评,反而会设法去摧毁证据。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谎言,维持谎言背后自我虚幻的完美。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多么荒谬可笑的结果,因为这种以自我中心的恶性自恋,一旦在国家民族自尊等合理化的外衣下滋长,就可能根深蒂固,不可动摇。而一旦有某种力量要撼动这种病态的信念,那么战争就随之而来。

身处群体之中,不要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道德判断交托至领导人手中,每一个人都有作出道德判断的权利和义务,也有为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而净化自己的心灵的责任。

经常且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邪恶上,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 2-107

平凡,最不起眼的邪恶。过去,我们将心智健全与正义感,人情味,慎思明辨,爱的包容力及善解人意画上等号,并依赖心智健全的人使这个世界脱离野蛮,远离疯狂及毁灭。但如今,我们渐渐明白,正是这些头脑清楚,神志清楚的人研发成功了导弹,并按下足以毁灭世界的按钮。

当忠心耿耿,赤诚的牺牲者代替背叛者而死时,圣桌将碎裂,死神的力量也开始退化。

爱不是花前月下,不是温情脉脉,不是坠入情网,爱一个人就要让她独立。

避免简单化的思考,放弃以偏概全的冲动,不要去寻找公式和简单的答案。